新闻动态
他们每年冬日和松花江有个约定
5798
2018-12-10

随着第四届采冰节在松花江面举办,第二十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采冰、建设工作正式拉开帷幕。在繁忙的采冰建设季中,为了保证足够的优质冰供给,每天有近千名采冰人和七百多辆运冰车参与到采冰工作,每天采冰量达8000立方米,采出的冰将全部用于本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建设工作。

采冰的首要任务,是找到一块理想的采冰区域。冰层的质量、厚度等是否具备开采的条件,需要采冰人的队长,经验丰富的“冰把头”进行判断和把控。本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采冰队负责人其中之一,女把头刘淑娟为此早早的来到了冰场。从小生长在松江畔,她从十六岁就开始就跟随父辈在江上采冰,从事采冰工作已经超过二十年。她亲身见证了采冰工作从当年的纯人工作业,到如今标准化,机械化的变迁,有着丰富的采冰经验。

冰块的形成是由冰晶不断生成的,松花江的水流非常稳定,冰晶在冬季特定的温度下不断生成又不断被打破,最终形成了致密均匀、晶莹剔透的冰块。“今年的江面特别干净,冰质特别的好,你看这个冰在阳光下,特别的晶莹剔透。”

在工业制冰已经成为主流的大环境下,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坚持运用松花江产出的天然冰,这种优质天然冰块是建设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最好的原料。

在确定采冰区域后,采冰技术人员首先需要在松江坚实的冰层上拉直线、量距离,用冰锯进行划线切割。

随后,断冰工们站在冰排上,使用近20斤重的专用工具“冰镩”凿击冰面。采冰队的王长元今年42岁,是个具有丰富经验的“老把式”了。大部分的冰块,两三下就被他从大冰排上断下,然后撬动冰块从冰排上分开。据他介绍,断冰是一个需要较高技巧的工作环节。“冰镩打太深了、打得靠边儿都很容易打碎冰块。冰块缺角了也不行,建设要用的冰块儿要求边角得完整。”

用“冰镩子”开冰后,采冰人将冰块缓缓拉出水面。断好的冰块看似体积不大,但每块冰的重量都在600公斤左右,将冰块从江里捞出来的过程格外考验力气。采冰队的汉子们先用冰钩将冰钩住,然后再用肩膀套住冰钩上的绳子,喊着号子一起发力,将冰块拽出江面。

采冰工人们主要为来自周边县市的农民,今年采冰队的队员们,大多来自被称为“采冰之乡”的哈尔滨市松北区万宝镇,这个镇里,一个村就能组成好几个三十来人的采冰队。马文是今年采冰队伍中最年轻的汉子之一。“今年是第二年来了,赶上农闲,和村里的乡亲们一起搭伴来。”每年12月初,总有近千人如期而至,共赴冰雪之约,加入采冰队伍。“冬天在家闲着不如干点啥,采冰的话得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起来,一天干十几个小时,有时出了一身汗,把衣服都冻硬了。”“是挺辛苦的,但明年还要来,每天赚个大几百块钱,全下来快一万,能过个好年。”对大多数采冰人来说,采冰季给他们提供了赚取一笔不错收入的机会来贴补家用。

最后,采冰人采出的冰块被按照固定规格进行切割装车。为保证园区冰景冰建的完成效果,从采冰、运冰到施工各个环节,都需要严格把控。但即使格外小心翼翼,每个环节中,都会有一定概率的冰块断裂或缺角,产生不同程度的损耗。这也让最终冰景冰建的完美呈现显得呈现尤为来之不易。

这群松花江面上采冰人们,未来还需要在零下十几度乃至二十度的严寒持续作业。除了吃苦耐劳外,由于冰块会有隐藏的断层,以及断冰时可能会打碎冰块,跌入水中,因此还需要具备独有防险技术。所有人的顶风冒雪,都是为了最终实现最好的冰建效果,给游客呈现多一分精彩。

冰雪建筑艺术是一种瞬时的美丽,它晶莹剔透、梦幻迷人,却只能在某一段时间存在,无法长久保存。为了这种美丽,一线的工人与严寒做了最坚定的战斗,付出最辛勤的汗水,将最美的景观呈现给游客。正是所有工作者的努力,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成为令人惊叹的冰上奇迹,成为举世瞩目的冰雪景观,成为哈尔滨冰雪文化向世界沟通的一张名片!